道器网(淘气网):在智慧和财富间、学术和创造间,搭起便捷高效的桥梁!

平行空间

淘气包小窝

帮助中心

道器网(淘气网)-太学堂

思维和精神学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思维和精神学院
还我一个清朗的清明
发布时间: 2016-04-01    浏览次数:553   发布者:道器网   来源:道器网   点击评论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来源无法详考,但千年流传中,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成了清明节日之传统。



清明节的来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流亡多年的晋文公重尔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的近臣介子推却跑到绵山隐居。晋文公为逼迫其出山,派人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被活活烧死。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忠心陪伴,甚至割下大腿上的肉烧给晋文公吃,对晋文公可谓恩重如山。晋文公当了国君之后,自然难忘介子推,愿与其共享荣华富贵,未曾想竟把介子推烧死了。


晋文公非常伤心,葬介子推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后相沿成俗,变成了寒食节,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气相连,两者融合在一起。因此,从历史渊源来说,清明节最初就是一个感恩节。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感恩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清明节讲究人与自然和谐,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敬畏生命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东方文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清明上坟是一种缅怀祖先、祭奠先人的仪式感很强的精神活动。在这项崇高的精神活动中,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不朽诗篇。


孔子曾说过,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当如祖先真正在场一样,满怀敬重。思故旧、念亲恩,岂在喧嚣嘈杂热闹?多点敬畏、多点清新,这是清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当今的清明节,却是奇葩迭出,上坟时烧房子的有之,烧苹果手机的有之,甚至还有烧香车美女、冥间证件套装等各类潮品的,时髦是时髦了,可内心对先人那种敬畏、思念和缅怀之情,又在何方?每到清明节,墓地烟雾缭绕,祭品满地,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部署消防执勤力量。一些大城市甚至空中布置直升机,随时启动空地联勤指挥,哪里还有清静、清明之感?



清明祭扫,也是孝道的体现。亲人在世时厚养之、过世则哀思之,而如今,则出现了诸多薄养厚葬的现象,当今的清明节,越来越远离“感恩”的初衷,呈现出明显的庸俗化倾向。特别是,对死者的祭典,变成了一种炫耀攀比,在烟雾弥漫的背后,更渗透着中国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对很多人来说,祭拜祖先,最重要的,并不是“感恩”的情怀,而是祈愿祖先保佑自己的升官发财、荣宗耀祖。许多人深信一点,比别人多烧一点纸钱,多化一份冥币,祖先就会更多的“关照”自己,如此解读,令人扼腕叹息。


清明祭扫的实质,是心境的传达。扫去一方尘埃,擦亮一张照片,放上一束鲜花,说出一段真心话,就能够达到追远思古的目的。即便是日渐流行的网上祭祀,也可通过虚拟空间,保存逝者的人生信息,达到更多地了解和缅怀故人的目的,还能够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段珍贵的记忆。



浮华名贵终乃身外之物,缅怀故人、感恩亲情才是清明内涵的本真。梨花风起正清明。让清明节回归纯真而明净的本色吧!


分享到:
全部评论
< 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