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课上,老师请来了中化集团的首席技术官陈宝树博士以及我们的前任校长钱旭红院士给我们做了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讲座。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过与社会上层人士接触,并且聆听他们的思想,从而对自己产生一个促进作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们的钱旭红院士,之前只听过其名,这次看到本人并且见证了他超强的演讲能力让我觉得果然是名不虚传。
在这场讲座中,我觉得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深思的地方有三点:
1、量子思维和经典思维。
量子思维起源于量子力学,经典思维起源于牛顿力学。我们大部分都习惯于经典思维。我们经常用连续性的、线性的、黑白对立的思维方式来规范一个不确定的、由许多未知变量组成的世界,显示出来的结果往往是虚假的。量子思维说:“世界因你而不同”。经典思维说:“世界有你没你都一样”。从这两种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出量子思维和经典思维的区别所在。量子思维和经典思维各有利弊,我们应该将两种思维方式结合使用。特别在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我们应该养成两种思维的灵活转化,这样的话有可能会事半功倍。
2、知识与学科
谈到知识与学科,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中国的教育了。那我们大学生来说,每一个人有自己专攻的方向,有自己特定的学科,这就容易导致我们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其实,我们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是存在交叉关系的,我们应该看到这其中的联系。当我在学理工科领域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涉略文科领域知识,这样就形成一个互补。其实,个体知识的单一化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只能尽量去改善这种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陈宝树博士也给出非常好的建立和答案。
3、大学里的角色
钱旭红院士将大学里的角色归纳为:天才,人才,生存,走肉。这里,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角色。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自己,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属于“生存”这个角色。我的身上寄予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我从一个二本的大学努力考到了华东理工大学,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其实,我觉得这四种角色就想是一个成长过程,也许一开始我的角色是“走肉”,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我已经从“走肉”这个阶段过渡到“生存”这个阶段。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付出,我还会从“生存”这个阶段过渡到“人才”这个阶段,甚至是可以从“人才”这个阶段过渡到“天才”这个阶段。总之,加油吧,少年!
最后,听完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讲座。我总结了一下在研究生阶段我应该培养三种能力:
翻译能力(沟通能力)、分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翻译能力就是沟通能力。怎么说,对方能听得懂。这个能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以后去公司,还是现在读研,这个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就比如说,现在我们每一门课都要做presentation,如何用简单,凝练的句子来表达你的观点,向别人阐述你的想法。每一次组会汇报,如何让你的导师听得懂你在说什么,让老师听你汇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折磨。这不仅考量你肚子到底有多少东西,也考量你敢不敢大大方方的说出你的idea。分析整合能力。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拿到一个问题,如何分析,将比较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一一解决若干个小问题,最后做一个整合。创新能力。处处都需要创新,做研究更是需要。要做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总之,这节课真的受益匪浅。期待下次创新创业课!
姓名:陈美
学号:Y30170697
时期: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