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曾经有问过自己这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三个问题,却难住了不少能人志士。世上至今没有人能给个准确的答案。就如同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成了一个无解之谜。但是,这三个问题形成了思考问题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是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你连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都毫无知晓的话,即便问题解决了,也如同隔靴搔痒一般,不痛不痒。解决问题,只能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比如说上节课老师留给我们的课后作业题,“以低成本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上课展示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跳过了“低成本”这一约束条件,即便提出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服务,但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无法满足题目“低成本”这一要求。倘若身处职场,领导也绝不会满意这样一个方案而投入经费的,如果这种粗枝大叶的捕捉信息方式长久以往,想必在职场中也很难有所建树。因此,解决问题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根本。
为什么,是分析问题的必经之路。有的人想问题时习惯了拍脑袋,一拍脑袋,头脑一热,蹦出了一条条的一二三四五。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这一二三四五大多都是脱离实际而遗世独立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能够真正可以解决方法的措施。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就要深思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产生了,只有思考才能源源不断的迸发出作为人这一个主观个体的生机与活力。印度科学家拉曼有着在“已知”中追寻“未知”的好奇心,不断追根究底的问自己“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从而发现了光散射原理。因此,“为什么”这一思维方式可以让你寻根索源,只有经常问“为什么”,你的思想才不会僵化,你的思维才会有向前推进和不断变革的动力。
怎么办,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当然,光有解决方法没有执行力也是不行的。就像是赋予你一柄好的武器,但你无法使用,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只能是座眼旁观。如果以时间作为坐标横轴,每天执行力的强弱作为坐标纵轴,对时间轴进行积分的话,最终的面积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总量。就像是我们的打卡一样,有的人坚持每天运动慢跑,有的人坚持每天学习英语,有的人坚持每天阅读文献,但真正做到的只是凤毛麟角。能够无视外界的干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方能汇聚成一片海洋。
Wendy 7.Ap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