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资讯 > 太学堂 > 课程学友会

创新创业经典导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17-03-30    浏览次数:   发布者:   来源: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10131014 药学132 辛蕾

听了朱姝老师的“创新创业经典导读”这门课,获益匪浅,朱老师为我们推荐的第一本就是这本书,推荐大家都读一下这本书。对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领悟。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阅读。”有些书必须精读,慢慢读细细想,方能得益,并且不能只读一遍,带着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我想《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这样的书。

书中提到的四个阅读层次让我眼前一亮,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析是循序渐进的,但每一个又都建立在前一个层次的基础上。

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从而获取一本书的内容。

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从而获取一本书的架构与主题。

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从而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主题阅读,即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对同一主题的书进行整体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这本书还有两个附录:第一个是“建议阅读书目”,第二个是“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书中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案例,例如但丁的《神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

对于阅读的态度要主动,作者一直强调:“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就开启了与作者的交流之门。努力凭借自己的头脑,耐心玩味文字,从粗浅的涉及到深入的理解,最终超越原有的理解,从而破茧而出。

    读了这本书,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本书我一般不会重复去看,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尝试回顾了曾经看过的书,我发现在我读第二遍的时候会有与之前不同的见解和体会,感觉收获不小。

    阅读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我们更需要把它当作一种与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与思想,从而获取阅读之外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我们也应当以尊敬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收获我们自己想要的。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坚持下去,读书会成为一种习惯、一门艺术。

 

本书作者及相关信息: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

作者:[] 莫提默· J.艾德勒 / 查尔斯· 范多伦

莫提默· 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思维导图:

请选择您的分享方式:

全部评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