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读了《中国哲学简史》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之前读有关哲学的书,都是因为内容太枯燥,读了几页就没了兴趣,但当我读到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时,感觉不是在读哲学而是在看一场戏,戏台上的主角就是中国的哲学,令人兴趣盎然。
墨子在我的印象里是个侠客般的人物,在我们学校的奉贤校区,就有一座墨子像,墨子也被奉为是唯物的祖先。在这章,作者以孔子的反对者为切入点,将墨家和儒家做了一个对比,“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首先,作者介绍了墨家出现的社会背景,与儒家上层或中层阶级不同,墨家往往来自下层阶级与侠类似“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所以从平民的观点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但与侠相似又略有不同,墨家不仅是个组织纪律严明的团队,墨家还将侠的职业道德做了阐明和论述,可以看成是大的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者紧接着介绍墨家的思想,以前学习诸子百家学说,介绍墨子的思想就是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实际上,这些观点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墨子出于游侠,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这种道德,就是,在他们的团体内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要想做到最大程度的兼爱,在战乱纷纷的当时强烈反对侵略战争-非攻也是基于这点而阐发。为了诱导人们实行兼爱,所以墨子许多宗教的、政治的制裁这就是天志和明鬼,冥冥之中,存在鬼神奖赏那些实行兼爱的人,惩罚那些不兼爱的人们,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下层阶级的美好愿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墨子·非命上》: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将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判定一切价值的标准,我觉得这诠释了为什么墨家与儒家在古代同享盛名,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尽管时光已越千年,我们仍能看到黔首芒鞋的墨子奔走于世间践行他学说的光辉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