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读后心得
余华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或许荒诞的并非故事本身,而是人心。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故事,但唯一让人感触颇深的只有主角杨飞和父亲杨金彪的故事。这个故事像一条线,把杨飞寻父中遇见的种种串联起来。最后以"那是什么地方""死无葬身之地"作为结尾给这些故事打上一个悲凉的句号。
主角杨飞在饭馆吃饭,饭馆爆炸之时因为看到前妻自杀的消息而无法移动脚步最终死亡。死后由于没有人给他买墓地无法火化而成为死无葬身之地的灵魂。杨飞是在火车厕所里出生并且滚落到铁轨上,后被父亲杨金彪收养的孩子。杨金彪为了养大这个孩子而终身未娶,身患癌症后为了不拖累杨飞而离家出走最终死在月台上的一个可怜人。在杨飞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遭遇欺骗自杀的前妻李青,强拆致死的一对夫妇,被刺死的警察和刺死他的犯人、住在防空洞里因为男友买假的苹果手机而感到欺骗想要跳楼吓唬男友结果不小心跌落的鼠妹和在她死后想给她买一块墓地而去卖肾结果死亡的男友伍超,被当做医疗垃圾扔掉的27个死婴,饭馆爆炸却为了拦住客人付钱的饭店店主一家,被撞飞又再次被碾压的杨母,商场失火却被新闻压下的31名亡者。他们死后去了同一个地方,只不过有些人有墓地能够得到安息,而有些人只能褪去皮肉成为骨骼游荡。
余华似乎有点用力过猛,情绪无法收住。字里行间写尽了社会黑暗,又极力描绘了死后平和的景象,没有毒食品,没有恩怨,没有官商勾结等等。余华甚至没有加以掩饰,直指中国的阴暗层面,这一点也是大胆。但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反倒没有让人觉得都么荒诞。这些故事就像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一般,哪怕吸引住人们一时的目光,感慨一番后很快就会被新的新闻取代,从而抛诸脑后。就像书里鼠妹和杨飞的对话,鼠妹问她的新闻引起了多久的轰动,杨飞说三天。鼠妹说那也很久了,的确,对于不是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发生的惨剧,人们的关注度三天已经足够多了。人心的淡漠,往往更可怕。
余华描写死后的场景,看似人人平等,却又表达了死后也不公平的想法。比如在殡仪馆他描写了穷人和富人讨论墓地棺材的情景,不同等级的人得到的待遇都相差甚远。而且看完这些故事,你会发现几乎是在写穷人的悲哀,因为是城市中最渺小的存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而受尽折磨。有时候想想,穷人的命运并非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会给你留一扇窗,只会越来越惨。生前忍受种种不公,死后又无法得到安息。弱肉强食本就是生存法则,比如饭店老板一家,生意看似很好,却有很多官员白吃白喝,这就造成了最后饭馆爆炸老板一家却拦着客人要求付钱的悲剧了。余华痛恨这种种却依然无能无力,无奈的笔触最终让人略感麻木。
看完这本书同样想到了台湾80年代的一部电影《搭错车》,同样描绘了亲情的伟大,也同样充满了黑暗,小美邻居一家的悲惨故事不正是小人物最真实的写照吗?80年代就有的强拆致死到了今天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也该有一些深刻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