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许婧)“我要搞清楚的是‘慰安妇’制度的形成过程,为“慰安妇”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更翔实、更明晰的理论依据”,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朱忆天9月1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其推出的学术众筹项目《寻找“南洋姐”——日本“慰安妇”制度系列研究之一》已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慰安妇”问题是东亚地区战后遗留下来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对“慰安妇”问题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日军侵华战争时期,侧重于对“慰安妇”制度出笼之后罪恶史的实证研究。
曾长期留学日本的朱忆天认为,对“慰安妇”制度的形成过程,虽有涉及,但仍处于零碎的状态,这就为日本右翼学者在所谓日本传统文化的“掩护”之下,为“慰安妇”制度贴上“免罪符”提供了操作空间。
朱忆天称,所谓的“南洋姐”指的是1870年至1920年间大批涌向海外以卖淫为生的日本青年女性,在日本文献中,也常被称为“娘子军”、“丑业妇”。她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该项研究被学界认为填补了“慰安妇”研究的一项空白。
在朱忆天看来,中国学者长期以来更关注以男性为主导的战争侵略史、海外扩张史,而鲜有人以女性与战争、女性与海外扩张这样的文脉来把握历史的真实,“但事实上,以‘南洋姐’为代表的日本海外妓业,推动着日本近代资本积累的高歌迈进,成为近代日本向海外扩张的‘急先锋’”。
朱忆天特别提出,日本各殖民地之间“南洋姐”的人口大流动,助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女性人身买卖网络的形成,这也构成了日后“慰安妇”动员的重要一环。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南洋姐’是‘慰安妇’的一种先驱性存在”,朱忆天认为,从“南洋姐”到战时“慰安妇”,再到战后“慰安女”,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在其“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的背后,堆砌着一代又一代底层女性的屈辱与悲哀,而当代日本社会对“慰安妇”讳莫如深,对“南洋姐”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自2003年开始该项研究的朱忆天坦言,他的研究悉数建立在日文一手资料上,至今已收集到上千万字日文资料,并独立完成了约七十万字的写作。但随着研究深入,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手,都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他希望通过众筹这种共同参与的方式,唤起青年一代对慰安妇问题的深度关注。
朱忆天计划用更宏观的视野,在挖掘“南洋姐”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日本“慰安妇”制度形成的全景图,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女性权益等多种视角,直面“慰安妇”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根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