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资讯 > 生态园 > 研究开发

染发剂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15-06-29    浏览次数:   发布者:道器网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染发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

人类对染料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用灰尘中的氧化铁来装饰住所、纺织物及身体,将其染成红色,后来他们也用这些物质来染头发。罗马帝国早期的妓女,用黄发来显示自己的职业,除了戴假发之外,有小部分人会把植物或干果烧焦,用灰分制成溶液,再将头发浸入其中来染色。

1661年,英国一套名为《艺术与自然的秘密》系列丛书,向人们介绍了将头发染成黑、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方法。18世纪末期,意大利威尼斯的女性会顶着被碱液湿透的头发晒太阳,目的就是染得一头当下流行的金发。1907年,年仅26岁的法籍德裔化学家、欧莱雅的创始人欧仁·舒莱尔,开发出史上第一款合成染发剂。40年后,德国化妆品公司施华蔻推出了首个家用染发产品。如今,染发已经成为一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

染发剂的分类

根据染色持续时间的不同,染发剂分为暂时性、半永久性和永久性三大类。

暂时性染发剂活跃在工业化之前的年代,多是指甲花、番红花、姜黄、靛蓝、苜蓿等天然染料。受限于成分的化学性质和早年间粗陋的染发方式,这些染料的着色只有简单的覆盖作用,染发剂的颗粒较大不能通过表皮进入发干,只是沉积在头发表面上,纯属表面文章,区区一两波“水军”的冲击,立刻就能把头发颜色打回原型。

相比之下,半永久性染发剂的有效成分可以部分深入发干,“保色期”更长一些,大约能撑过5~10次洗发水的清洁;永久性染发剂会在发干中引发持久性的化学变化,一旦染发完成,着色效果任由怎么洗发都能雷打不动,一直持续到新长出的原色头发完全取代了染色时的头发,染上去的颜色才算退尽。目前常见的染发产品大都属于这一类。

致癌未确认 过敏须提防

对苯二胺(简称PPD),也叫苯二胺、乌尔斯D、对二氨基苯,是这种染发剂的代表性成分,常温下为无色或淡红色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变暗,呈紫红色或深褐色,于19世纪60年代被发现。

至于传言称其致癌,我们不得不请出最有发言权的、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该机构于1987年将PPD归为“3类致癌物”,意思是“不明确是否能导致癌症”。这个类别里的物质相当繁杂,有些是对人类和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都缺乏或有限;有些是缺乏对人致癌性的证据——虽能确定对实验动物致癌,但又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动物的致癌机制不作用于人类;还有的只是没有归入其他类,便扔到了这里。

由此看来,PPD的致癌说难以成立,毒性虽不弱,但易于规避,真正值得忌惮的是它的强致敏性。患者通常的反应是过敏性皮炎,轻者头皮红肿、刺痒、灼痛,重者头颈一带会发生肿胀,起水泡、流黄水、化脓感染,甚至致命也是“可以有”的,就看个人当时的身体状态了。

显色剂也是关键角色

在氧化型永久染发剂当中,显色剂——过氧化氢也是个关键角色。它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粘稠液体,与水混溶后则为无色透明液体,由于结构上比水分子多了一个氧原子,因此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的杀菌消毒实力不俗,听过它名头的人也相对多一些。用在染发剂中,它不仅能推动PPD和耦合剂的转化,还可以分解头发中的黑色素,带来一定的漂白效果,对深染浅、暗染亮的着色十分有利。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刺激性,直接接触可谓有害无益,如果入眼,最坏甚至导致失明。但综合其利弊和实际用量,《化妆品卫生规范》还是允许使用的,与PPD家族相似,要求限量并标注成分和警示语。相比其他氧化剂,过氧化氢完成氧化任务后就化为水和氧气,不会给头发头皮留下“垃圾”。至于致癌性,过氧化氢也是3类致癌物,不必太过挂怀。

尚无纯天然成分染发剂

既需要染发,又想躲开合成染发剂里这些不友好的成分,有人寄希望于“萃取天然植物精华”的植物性染发剂。这类产品的厂商往往围绕“没有合成染发剂的短处”进行宣传,价钱也高人一等。其中一种以指甲花(Henna,也称海娜花)叶片粉末为原料制成的植物性染发剂,号称“纯天然”“无刺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在售数量也不少。然而,早在2007年,卫生部就发布文件,明确指出指甲花(海娜花)不得作为染发剂成分使用,同年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也没有将其纳入“化妆品组分中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

其实为了染发效果,植物性染发剂同样要用过氧化氢配合达到染色目的。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款只含天然成分的染发剂获得批准。另外,“天然”与“人工合成”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物质的毒性和刺激性等指标,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更是个极大的谬误,纯属噱头,因为从简单的氧气、水到复杂的蛋白质、DNA,无一不是化学物质所组成。

 

 

 

请选择您的分享方式:

全部评论

< 1 >